“违规揽储是高压线,现在谁都不敢碰。”深圳一家银行高管出言谨慎。
9月17日,银监会严肃查处商业银行违规揽储行为,并点名通报了8家存在违规揽储问题的商业银行机构和个人。
事实上,违规揽储的现象存在由来已久,但在今年尤为突出。
去年以来,各家商业银行在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天量放贷后,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资本金短缺的难题,加上今年监管层出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严格执行75%的存贷比、叫停银信合作等系列监管举措之后,银行业流动性日渐紧张已成为业内不争的事实。而连续7个月的“名义负利率”,更成为促使部分银行违规高息揽储的直接因素之一。
内有流动性难题、外有监管严打之势,银行家们该怎么办?
1 违规揽储“暗流涌动”
“国庆节股市休眠,玩转手中闲钱——XX银行国庆7天理财产品,10月10日兑现。年化收益率2.6%—3.0%,助您假日理财无间隙。”今年国庆前夕,居住在北京不少市民接到类似这样的手机短信。
10月7日,记者来到该行一家营业部,个人客户部经理称该活动已经在9月底募集完毕,转而向记者推荐一款名为期限为172天的理财产品,5万元起步至2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为3.3%;20万元以上年化收益率为3.5%。
无独有偶,浦发银行(14.39,-0.05,-0.35%)近期也推出了一款名为“汇理财”的理财产品,其中一年期产品,年化收益率在2.55%到2.75%,门槛为5万元。此外,光大银行(4.19,0.38,9.97%)、建设银行(4.92,0.10,2.07%)、招商银行(14.53,0.04,0.28%)等均推出了假日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在2.5%-3%之间,均高于现行银行2.25%一年期存款利率。
记者随后以存款客户身份,走访了多家银行营业部理财室,询问一次性存款100万元,能否获得相关优惠和返点,得到的回复均是目前银监会严禁违规揽储,没有任何优惠措施,但极力建议购买该行的理财产品。
“在国庆节前,这种理财产品收益大幅提升,实际上暗藏玄机。”一位熟悉银行业务的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在银监会近期专项稽查风暴之际,谁也不敢顶风违规,尽管表面上风平浪静,但银行对存款的争夺还是暗流涌动。”
从年初银行存款大战到近期各种高收益理财产品涌现,各家商业银行对存款客户的争夺的一直在进行。一方面面临固定储户的流失;另一方面还面临监管机构日显严厉的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很缺钱”,已经成为业界不争的事实。
本报曾在今年3月报道,各家商业银行对于存款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一些中小股份制银行甚至明确将2010年定为“存款年”,不少银行都将拉存款作为考核指标之一,甚至后勤人员也都有任务。
在银行资本金的高压下,来自总行下达的存款指标,也时常让存款客户和基层银行倍感压力。在现行的银行管理体系中,存款量属于基本考核指标,完不成指标就得降级,甚至面临下岗的风险。而不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过大的存款考核压力,是导致银行存款业务出现违规的根本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系主任赵锡军认为,传统的商业银行管理模式实行分部门管理,存款部门、贷款部门和中间业务等各个部门相互独立,缺乏整体协调,很难把握风险的总体状况。因此,需要建立综合性的考核指标和激励机制。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违规揽储也存在区域性的差异。
近期银监会通报和媒体曝光的违规揽储案例,绝大多数出现在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而言,中西部地区的违规案例并不多。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实验研究室主任刘煜辉指出,东部发达地区金融产品比较多,居民选择投资产品也更多。相比而言,西部地区可选择余地比较小,存款压力比较小。
在存款资源相对有限的局部区域,“争夺存款”的竞争更是愈演愈烈。有时为了拉到一个存款大户,银行不得不暗地里使出存款返点、变相加息等违规措施。
2 “负利率”加速储户出走
国庆期间,刚结婚不久的程夫妇婉拒了和好友外出旅行的邀请,而是奔走各家银行理财室和眼下火爆的黄金柜台,寻找其他投资的渠道。
“钱在银行账上躺着总觉得不踏实,必须将一部分资金取出来投资。”半年前,程夫妇怀揣几十万元的首付款,准备在北京市内买一套小面积的婚房。适逢国务院出台房贷新政,于是他们暂缓买房计划,并将这笔钱以活期的形式存在银行。
今年3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月份CPI达到2.7%,时隔18个月首次超过一年存款利率2.25%,程夫妇的存款实际上成为“负利率”,随后几个月CPI一路攀升,一直到8月份的3.5%,整整超过存款利率125个基点。
连续7个月的负利率,尽管并没有让程夫妇银行账上的资金缩水,但资产的隐形流失却让他们时常心神不安。于是,他们决定从这家银行取出资金,将资产分别配置在银行理财产品和打新股上。
程夫妇当下面临的投资窘境,可看作当前商业银行居民储蓄存款外流的一个注脚。连续多月的负利率,在招揽新增存款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的同时,存量存款也面临流失的风险,这让商业银行的存款部门的“乱了阵脚”。
“就基层的情况来看,今年个人储蓄一直存在渐进外流的情况。”一家上市银行省分行行长告诉记者。另一家股份制银行高管也同样面临储蓄存款外流的情况,“相比往年居民存款增幅的居高不下,今年明显感觉到增长乏力,特别是新增储蓄方面,不甚理想。”
根据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存款性公司活期存款前8月累计增幅仅为8.25%,增幅明显比去年同期放缓,其中今年2月和7月,同比增幅下跌4%和0.27%。
事实上,早在今年6月,记者在对河南银行业调查时,就曾听当地银行业人士抱怨,今年储蓄外流情况很明显。“投资担保公司承诺投资回报率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分流了部分银行存款,但并不清楚他们的放贷领域。”
在郑州街头,投资担保公司的车体广告和户外广告随处可见,明显高于目前商业银行的相应存款利率。但也有业内人士提醒,“由于投资担保公司属新兴事物,资产规模普遍较小,投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并不建议普通居民参与”。
尽管眼下并没有很好的投资渠道,但类似程夫妇这样的潜在流失的储户却大有人在。一旦有更好、更稳妥的投资渠道,他们就可能毫不犹豫地从银行撤离,这也是目前商业银行担忧存款流失的重要因素。
一位去年10月开始专门打新股的投资者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她打新年化收益率在7%左右,相当于固定存款利率的3倍有余。
3 银行流动性之困
如果说擅自提高利率、有奖储蓄等违规揽储行为是外在表象,那么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的流动性紧张则是造成上述违规表象的内在动力。
根据上市银行2010年半年报显示,部分银行的存贷比高于75%的监管红线。除国有银行外,中小银行的存贷比数据都不太乐观。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存贷比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和深发展,数据分别为74.39%、74.07%及73.88%,离75%的红线只有一步之遥。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造成商业银行违规揽储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从宏观上来看,今年货币政策总体比去年偏紧,加上监管层对银行资本充足率、存贷比严格监管,都对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流动性提出挑战。此外,目前银行名义利率偏低,致使今年一度出现存款增幅大幅下降的趋势,部分银行只能以高息来揽取存款。
刘煜辉认为,一方面,今年以来监管层加大房地产、地方平台和产能过剩三领域信贷业务的窗口指导,导致相关贷款派生存款有所减少;另一方面,银监会推出了“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推行“实贷实付”制度,对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的存款业务有明显冲击。
除外,银行银信产品的退出,进一步加快了“银行脱媒”的进程,上半年银信产品发了大约两万亿元,该产品比银行存款收益率高,因此对储户存款增长冲击也比较大。
赵锡军认为违规揽储现象的集中出现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从管理制度上来讲,每家银行存款部门都有自己的目标和任务,这种压力放在管理层和员工头上;其次,很多商业银行去年放贷比较大,资金来源压力紧张;除外,今年管理层加强了资金充足率、拨备率、贷存比等方面的管理,很多银行充足率、贷存比压力很大,这些都集中反映在对资金来源的争夺上。
受访的专家都将今年以来存款负利率视为违规揽储的直接原因。赵锡军认为,在目前负利率的情势下,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其他理财产品,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储蓄存款,从而构成了银行资金的压力。
4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受考验
“现在每一家银行都赚钱,好像谁都能把银行做得很好。而一旦利率价格全面放开,可能我们很多吃利差的银行都会亏损。届时,我国商业银行可能就会面临大洗牌!”9月底,在北京金融街(7.19,-0.12,-1.64%)举办的一场金融稳定论坛上,民生银行(5.45,0.05,0.93%)风险管理部总经理赵继臣语出惊人。
在赵继臣看来,目前银行推出任何一个产品都赚钱,这一优势源于现行的政策制度,特别是央行利率、汇率体系保护了目前商业银行的经营。如果现在完全利率市场化,可能就会出现很多银行设计的产品亏钱。“而目前所有商业银行,只要你放贷款,就有利差可赚。”
回顾2009年商业银行狂飙突进的天量放贷,不难发现,多家商业银行自发的放贷冲动,有顺应“保增长”的政策因素,但从根本上来讲,在现行的息差保护制度下,商业银行放贷规模越大,则预期的赢利就越多。依靠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路径,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商业银行实现“做大做强”的不二法则。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竞争的加剧和金融业开放步伐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也在悄然地发生改变,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传统的规模扩张的盈利模式的瓶颈日益凸显。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沿海地区,为争夺存款客户,银行不得不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的违规现象屡见不鲜,正是这一模式发展瓶颈的缩影。
今年以来,监管层层加码对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资本金充足率、存贷比等要求,依赖于传统盈利模式的商业银行不得不面临“两难境地”——如果不能吸纳充足的存款,就不能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而为了达标而收紧信贷规模,就会制约银行的盈利水平。
据了解,在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结构中,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存贷款利差,利息收入占据了大部分份额。
上市银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75%以上,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只占20%左右。而在国外,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构成了现代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40%—50%。
因此,从这一层面来讲,银行违规揽储背后折射的是目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困境。“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现行的盈利模式,将来肯定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赵继臣警示。
尽管利率市场化是未来改革的必然方向,但就目前来讲,刘煜辉建议,在不直接冲击商业银行现有的利差水平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要转变目前过分依赖息差的业务,提高资产盈利水平,从而减轻对存款规模的过分倚重。